我写的这本千字文是标准草书千字文。有人不禁要问草书还有什么标准不标准,草书应该是最自由的书体。因其自由,也就容易丧失其准确性。梁庾元威论书中说:"……贪省爱异,浓头纤尾,断腰顿足,一八相似,十小难分……"这就是失掉准确性,可见草书之乱,由来已久,使草书失去了实用价值。
为我国草书之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当代草圣、标准草书社的创始人于右任先生,早在二十年代末期,就开始研究草书,他痛感祖国文字书写费时,识难用迟,作为书体中的草书,草法混乱,创作更为不易,历来推而不行,与社会的迫切需要很不适应,便在一九三二年集合了有志于草书的同志于上海创立了"标准草书社"。当时我和刘延涛、李生芳先生等皆为该社成员。在于先生亲自主持领导下,我们将历代草书做了一番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对前人草书每一字的结体,以及位于不同的部首,将其草法进行分析研究,在前人积累的零散经验的基础上,发现了普遍存在的共同"代表符号"在草书中的重大作用,解开了草书制作与普及的奥秘,终于在一九三六年六月在上海编订并出版了《标准草书(模板千字文)》。该书的编著,就是以千字文为底本,因为历代草书家多有千字文传世,常用字大半已具,经确立草法标准化后即可触类旁通。
我所写的此本,是以《标准草书草圣千文》第十次本为依据的。于先生对其中字句作了很大的改动(近百句)。总的说来,如有些过时的字;也有些简单不需作草的字;也有些对于草书很少有启发的字;也有些调换位置的字;也有些原句中的字作前后调整,其意义更具有进步性。这就是在千字文旧本中间换了一些字的原因。
这里特别提出的,于右任先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使两千年以来文化工具——草书,拨乱反正,为研制标准草书呕心沥血,而他却虚怀若谷,自认"这只是一个蓝图,伟大的建筑,还要国人共同努力!"
我们所说的标准草书,是指作草时法的标准化、规范化,它和书法家草书各自形成的风格与流派,是两码事,二者并无相悖之处,有的同志提倡标准草书,就要求草书千人一面,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提倡标准草书,目的在于更多人认识它,掌握它,在学书中少走弯路而较易达到目的。
胡公石
1995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