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风格史》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0-10-09   访问量:2346
2020年9月26日上午,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著名书法家徐利明教授的著作——《中国书法风格史》新书发布会在宁举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勇,著名书法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徐利明,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方立松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学者出席了活动。


梁勇董事长对徐利明教授表示祝贺,同时他赞誉徐老师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是他内心十分尊敬的教授,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艺术家与苏美社合作,而凤凰集团也将竭力为每一位艺术家做好出版服务工作。徐利明教授回顾了《中国书法风格史》从初版至三版的出版历程。方立松总编辑表示中国的书法艺术可以说是对世界艺术做出了贡献,许多中国人对书法有着天然的情感。随着时代发展,中国书法逐渐成为艺术的遗产,但这也是传统文化的出版机遇,包括对外的艺术文化传播与交流都是我们亟需关注的内容。
参会的专家学者有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研究所副所长邹广胜,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邓宝剑,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友舟,湖北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孟庆星,南京晓庄学院教授陈爱民,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美术学院基础部主任、书法教硏室主任王中焰、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MFA 负责人、硕士生导师丁正,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王忠勇,南师大书法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常汉平,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刘元堂、四川大学副教授杨帆,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杨亮,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朱琪。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书法风格史》的历史意义、学术价值及在当今书法教育中的地位与影响,畅谈了自己的感受、体会和建议。
邹广胜老师评价这本书 “致广大,尽精微”:在如今日益浮躁的艺术界、学术界,徐先生仍然坚守着传统与出新、经典与个性、理论与创作完美结合的原则,坚持追求“守正仰高”的理想,是我们后学的榜样! 特别是他把渊博的知识与深入的思考密切结合在一起,这在今日的全国书法界是很少见的!
邓宝剑老师认为书中对碑刻刻工的评价,不执着于衡量碑刻中的字形是否吻合墨迹,而是对刻手强化笔法特点的再创造的审美价值作了明确的肯定。此外,书中对元人复兴章草的分析、对王宠小楷取法刻帖的分析,以及对徐渭书法技法的评议都令人耳目一新。
朱友舟老师阐述了这本书对“书法风格”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他着重谈了本书中提到的两大书法风格的表现形式——“着意型”与“随意型”,谈到了其表现形式对自己正在从事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课题《战国楚简书风研究》的启发,同时还和徐利明教授互动讨论了关于“隶变”“笔法”等问题的研究方法。
孟庆星老师主要从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教学价值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学术上,徐老师的《中国书法风格史》具有“体大思精”和“一以贯之”的特点。“体大”体现在这本书的三大板块——书法理论、书法史、书家以及书法批评相互支撑,建构了一个高屋建瓴的理论体系或框架;“思精”包括史识的辩证性和史料剪裁、分类的科学性以及书法风格审美的独特性。同时,徐利明老师着重谈到了“一以贯之”,在历史长河中出现的各种书体、书家、作品、现象等都具备一个贯穿其中的主线或脉络。其研究既照顾到了书法风格在历史发展中的“变态”,更着眼于常态,书中提出了构成书法风格的基本要素、特征、书体、书风所依据的形和势等观点,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在教学上,这本书给高等书法教育的学科化建设提供了一个经典范例。
陈爱民老师认为《中国书法风格史》是对中国书法风格的历史演进作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独具开创性。其理论阐发强调了古意对于书法出新的重要性,只有不失“古意”“古韵”的书法创新才真正有价值,创新是对传统的适度偏离而不是背离。徐老师的著作展现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的魅力,深刻揭示了书法传统与出新的辩证关系,为当代书法实践与学术研究提供了方向。
王中焰老师谈了三点感想:1、《中国书法风格史》的谋篇布局体现了一位理论大家的宏阔思维。《中国书法风格史》撰写的难度在于如何从书法风格这一视角阐释风格演变的内理,以及如何统筹“书体演变”和“个性风格翻新”两大宏观架构。要想系统阐述中国书法风格的形成、发展与影响,没有宏阔的思维和统揽全局的能力是难以驾驭的;2、《中国书法风格史》的内容撰写,彰显了一个创作大家的创新本色。这是一部殷厚的书法理论专著,也是一部反映作者创作心迹的巨作。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现当代的著作,编得太多、创得太少。沿袭旧说、因循守旧不仅已成为书界理论上的恶疾,更是书法实践上的弊端。他们始终没明白风格即人格而非形式本身。徐老师艺术创作风格鲜明、不拘一格。《中国书法风格史》让人激赏不已的是在理论上敢破敢立的魄力和底气,且破之有理,立之有据。这正反映出徐老师在学术理论和艺术创作实践上审美理念与本真特色的一致性;3、《中国书法风格史》有着持续的影响力,贡献给业界一部史论经典。这本书有1997版、2009版、2020版、外译版,足见其受欢迎程度,它是全国高校书法研究生必读书目之一,书中的许多独到见解被大量著作引用。该著充满学理性的思考,非同一般著作中简单的经验式总结,其中的学术观点和撰文思路将继续影响着一代代学子,必将以其突出的学术性、逻辑性、思辨性和开创性成为一部学术经典。
丁正老师:徐利明先生的《中国书法风格史》既是一部专业书法史,也是一部美学研究的书。该著首次以风格为专题叙述书法历史,并围绕着风格这个中心,将书法历史问题与理论、创作等有机结合起来,有筚路蓝缕之功。其体大精深,不仅充分展示了徐利明先生书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使之成为当时书学研究的至高成果。可以说,这部著作不仅是一部个人殚精竭虑的学术著作,也是一个时代的学术结晶,是一部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经典著作。
王忠勇老师在发言中着重指出了本书对书体演变受到前期实用性与后期个人气质、审美追求的影响,对唐楷到成熟期后趋于“程式化”的弊端等问题的论证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发言中王老师与徐利明教授互动讨论了楷书从唐代到近代的兴衰、书体演变以“篆隶草行真”为历史排序、“书卷气”与“学问气” 的形式表现与审美内蕴等问题。
常汉平老师认为本书的特色表现在:1、全书资料翔实,书中采用了大量新出土、新发现的书法资料;2、此书对书法史脉络的梳理,简明扼要,十分清晰;3、此书不同于一般书法史著作,而是始终以风格的嬗变为主线,着重阐释各类书法风格形成、发展历程,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富有思辨性和理论色彩。
刘元堂老师:今天我们聚在这里对《中国书法风格史》展开研讨,我感慨于:1、为什么我们会坐在这里,开这次研讨会?2、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版这部著作?3、为什么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选择第三次再版?4、为什么徐利明老师会写出如此经典的作品?5、如何通过学习本书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想法?由此推论《中国书法风格史》作为一部“采铜于山”的经典性书法著作,建立了书法学理论的学术高度。
杨帆老师:《中国书法风格史》不仅给当代广大书家提供了关于书法创作得失、审美趣尙偏好等方面的资鉴,也是广大书法理论研究者了解书法史及风格演变规律的津梁。此外,这部著作也是一部非常适用于高等书法专业教学的好书,书中的论述充分体现出徐老师睿智的哲学思辨,以及建立在宽广创作视野基础上的艺术分析。能够对当代书法的本科阶段学子提供风格史视野下书法形式的传承与借鉴的科学方法,对硕、博士阶段学子能提供史学思辨、学术创新方面的启悟。
杨亮老师认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成熟离不开其特有的治学方法,随着书法学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治学方法成为一个首当其冲的学科问题。风格是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针对艺术品风格的研究在艺术学中也十分常见。《中国书法风格史》的治学方法势必对当代书法学学科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学术意义非凡。徐利明教授在这本书中提出的“三大贯气形式”“两大笔势类型”是其独特的认知,与诸多美术风格研究有着本质的不同。
朱琪老师指出《中国书法风格史》有三个特点:1、体系严密,通贯古今。全书以导论为张目,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谈“书体演变”,下卷谈“个性风格翻新”;2、概念精准,把握规律。例如“贯气”“笔势”“动态表现”“大动态表现”“三合一(碑、帖、墨迹)书风”等,既严谨科学,又便于读者理解,非常形象;3、个案详细、见解独特。例如下卷谈“个性风格翻新”,以大量个案揭示了今体书风的演进。例如在梁巘《评书帖》基础上,总结出了“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势”的规律等。
著名学者徐利明,文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草书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印社社长、西泠印社理事、江苏省艺术品鉴定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后,徐利明老师接续各位专家的发言并加以延伸,着重谈了三点思考与大家交流:
 
1、学术态度与研究方法。我们搞研究,首先需要坦然的学术态度,如果有很多杂念和顾虑,搞出来的研究结果是不会有学术深度的。做一个真正的学者需要有奉献精神,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2、学术研究怎么出成果?这是硕士生、博士生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根本问题是方法论的问题。我们需要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如同画素描,要对模特从前后左右上下不同角度去观察,以立体的思维去分析,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做到“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例如启功先生,他的文章无论长短都必须要有独到的见解才下笔,这才是一位真正的学者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3、要努力做到教学、创作、研究三合一,使之相辅相成。为此,长期以来,我以“五体与篆刻全能,巨制与小品兼工,学识与功力并进”为自修目标,并以此要求学生,施之于教学中,以谋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学养与综合表现能力。这种要求难度极高,但我们应该努力去做。

此次会议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美术出版中心主任郭渊主持,研讨气氛热烈、思想活跃,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研讨会最终圆满结束。